如大地一般厚德载物。人类不像鸟类可以飞翔,也不像鱼或者两栖动物可以长期生活在水里。能够接住人类的只有大地。行走,奔跑,跳跃,甚至是摔跤,大地都稳稳地接住了我们。
现在七大洲中有80亿人类,如果按照体重计算,人类的重量比所有野生动物的重量之和都要多。我们改造了地球上一半的土地,为了活下来,也为了更舒适地活着。而这些改造很重要的一部分呈现为人类创造的各种各样的建筑。
有一类建筑,和普通人的生活并不是说紧密相关,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逐渐与人们的生活产生较为频繁的联结,我们称它为博物馆。博物馆可以说是人类文化的集大成者,它吸纳了从古到今的各类文物文献,人类的各种发明创造,并将它们展示给了世人。博物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记录者,收藏者,细细地描摹着国家的城市的文化脉络。或许是由于它具备了这样的特性,所以时代赋予了它教育的职能。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从各类书籍,视频中获取知识和文化熏陶的同时,博物馆逐渐也列入了人们的选择清单中。或许有一天,逛博物馆,看展会,会从人们逛街,看电影,野餐等这类的假期计划中脱颖而出。
很长时间里拜各类电视,电影的描述所赐,博物馆“被媒体描述称古老、陈旧的异国(古代)藏品之渊薮”,将其束之高阁,甚至以一种猎奇的眼光去看待。只是纵观现实生活,博物馆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如今,越来越多与现代科技主题相关的博物馆的出现,也在不断拉近人们与博物馆之间的距离。各类汽车、电信、航天、3D打印或新兴产业的博物馆,可以满足参观者多元的兴趣,也不至于产生在短时间内要接触、浏览、学习大量于自己而言很陌生的知识的那种疏离感。
而对于陈列了各类古文物这种充满历史年代感和有较高艺术审美门槛的展品的博物馆,虽然人们与展品之间可能只是隔了一层玻璃,却好像是有一堵无形的墙挡在了前面。每每都是想着要去接受文化的熏陶和洗礼,感受历史的宏大和厚重,而到了现场之后往往发现只有无念无想,或者是在一无所知的冲击下不知所措。对此,博物馆从业者们也在努力想办法缩短人们与古文物之间无形的距离,努力帮助参观者改变在陈列品、文物面前,混合了敬畏感、距离感、迷失感,又不知如何表达的失语状态。比如说将其与生活融合在一起,或者是将其制作工艺与现代作对比。其实很多艺术品也是古时候的人类创造出来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的物件,比如说用于烹饪,祭祀,生产与交换。而上面所留下的深深浅浅的线条,除了是时间流逝留下的痕迹外,还有就是那个时候的人们的美学表达。将远古的物件与生活进行调和之后,能使其产生更容易让人亲近的魅力,也更容易让人们体会到其存在的意义。毕竟博物馆不只是记录重大的历史事件,它也是属于芸芸众生的历史的。
如大地一般厚德载物,如若是大地接住了人们的躯体,那么,我们的精神,或许能由博物馆来承载。